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纨绔子重生记第5节(1 / 2)





  第九章 :米铺

  “苏记米铺”坐落在城东状元街上,这条街因为出了一个状元而闻名,状元牌匾就竖在状元街的入口处。

  这条街附近住着的都是扬州城里家境一般的人家,住房也比较紧凑,这条状元街名字叫的响亮,其实里面比较窄小,“苏记米铺”门面也算不得大,做的不过是些左邻右舍的生意。

  苏家这样的小铺子不知凡几,有赚钱的当然也有亏本的,这间“苏记米铺”就一连亏损了三四年功夫,原本苏谨山都想着今年关了了事,没想到这个时候倒是被苏钰臣给接手了。

  “苏记米铺”拢共就一个掌柜并两个年轻的小伙计,因为生意不好,所以客人也不多,这时候天气本就热,夏日午后吃过午饭,三人都有些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来。

  秦掌柜正坐在柜台后面手臂撑着头闭目打盹,突然听到铺子的小伙计喊了一声:“这位客人,请问要买点什么?”这才揭了揭眼皮,百无聊赖地扫了一眼,只看到一位长身玉立的年轻公子哥站在铺子外面,手里还摇着一把折扇,那把折扇扇骨根根用上好的和田玉做成,还雕刻了梅兰竹菊四组图案,光看这把折扇,估计就能买下这间米铺了吧。

  秦掌柜有些昏昏沉沉地想着,等到眼神再次扫到苏钰臣脸上时,突然他就像屁股被蚂蜂蜇了一下般跳了起来:“可是三,三少爷?”

  苏钰臣从来没有踏足过这间铺子,不像“翡翠轩”那边他是常客,铺子里大大小小的伙计管事都认得他,米铺这边也就秦掌柜往年到苏府盘点报账的时候,远远见过一面,刚刚也是看着觉得面熟。但是一想到昨儿个苏府传来消息说是苏老爷把这间铺子给了三少爷了,那时候秦掌柜也没当回事——毕竟这产业都是苏老爷的,他想给谁就给谁,给了三少爷,他也不会过来看的,估计每月的账本都不会看吧。

  谁曾想到这位苏府最宝贝的三少爷会来这间小铺子呢!

  秦掌柜知道这几年他也没有经营好这间米铺,一来米面粮油并非苏家有竞争力的产品,二来他自己也年纪上去了,明年就要五十了,他第三个小孙子都出生了,他自己心里也是门清,准备明年这间铺子关了就告老回乡去,拿着这么多年攒下来的银子在乡间买几亩良田,和老伴一起搭手照顾照顾小孙子,也算是安享晚年了。

  可谁想到临了了,还能见到三少爷这尊大佛,而且眼前这尊大佛还煞有介事的开始盘问铺子里的小伙计都有些什么东西,价值几何云云。

  小伙计也是个新顶替来的学徒,铺子的货品价格还没记全,被问住了就忍不住向秦掌柜投来求救的目光。

  秦掌柜干咳了一声,连忙从柜台后面走出来,行了一礼:“三少爷是来看账本的吗?老夫这就去拿。”

  苏钰臣瞥了秦掌柜一眼,无可无不可的“嗯”了一声,弄得秦掌柜更是有些提心吊胆,不知道主家这个时候整这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只能先从里间拿出账本交给了苏钰臣的小厮青松,然后开始回答苏钰臣刚刚问小伙计的问题。

  “咱们铺子里目前主要售卖大米、小麦、玉米、绿豆、红豆等粮食,这些米面都是有分等级的,这边的是一等品,价格最贵,这边是二等品,价格次之,这边是三等品,价格最便宜。”说完又一一报了价格给苏钰臣听,苏钰臣边听边点头,秦掌柜也不知道苏钰臣是听懂了还是没听懂,于是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介绍。

  苏钰臣听当然是听懂了,只是自己心里也是在暗自咋舌:没想到这普通人家的开销竟这么少!一旦一等大米也不过750文钱,最差的拿一等才500文钱,小麦玉米之类的就更加便宜了。刚刚秦掌柜告诉他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一个月不过吃掉两旦大米,那也不过是1两多银子而已啊!

  想到自己偶尔天香楼点个菜都不止一两,这位从小生活在巨富之家的少爷终于对民间物价有了个初步的概念。

  米铺里主要就是卖粮食,也间带着卖一些酱油、香醋、食用油等一些调味料,只不过东西不多,有些还是附近自己会做酱油等物的人家做多了放在这里寄卖而已,聊胜于无。

  整间铺子不过五六十个平方,苏钰臣转了一圈听完秦掌柜的介绍,也不过一炷香的功夫。

  苏钰臣知道自己要配合着时机搞大事,可是他对这粮价还是有不太能理解的地方:“秦掌柜,我们这个粮价如此便宜,为何生意这么差,都不见人来买呢?”

  苏钰臣这话就有点“何不食肉糜”了。

  他认为这种价格已经便宜到离谱,所以理解不了为何卖不出去,秦掌柜则是古怪地看了苏钰臣一眼,长叹了一口气道:“咱们家铺子的进的粮食大部分从北方进购,都是和我们苏家有老关系的供货商供应,品质还是非常稳定的,以前生意也还算不错。光扬州城里就不仅仅我这边一个米铺,城西三处,这边城东两处,城南城北各一处,生意最好的时候,就我这个小铺子每月也有六七百两的盈利。”

  苏钰臣听了连连点头——确实啊,东西好又便宜,这不买的才是傻子。

  然而秦掌柜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愁苦:“只是后来蔡通判的妻舅王老爷也开始做起了米铺的生意,他走的路子比我们便宜,价格上就硬生生地压我们一截,我们卖750文,他就卖720文,我们要是卖700文,他就卖680文,同是一等米,品质哪怕管控的没我们严格,有时候略微逊色一些,但是价格是实实在在的便宜的,所以渐渐的大家就都到王老爷家的王记米铺买粮食了,我们又不敢和王老爷硬来,毕竟人家背后还站着蔡通判呢!所以这米铺的生意也就日渐萧条,到现在整个扬州城里就剩下小老儿这一处铺子了,而且说不准明年就也得.......哎!”

  秦掌柜说到这里忍不住叹了一口气,毕竟他也在苏家做了十几年的掌柜了,在这间铺子里也很是投入了几分心血,如今眼睁睁的看着这铺子一日不如一日,心里头其实也不是滋味。

  在苏钰臣看来,这就很离谱。

  就便宜二三十文钱,这些人就舍近求远跑到“王记米铺”去买米,哪怕就是状元街附近的居民也是如此!而且听秦掌柜的意思,自己家的米应该还更胜一筹,却卖不过人家!

  不过苏钰臣做阿飘的时候也有看到过一些男人卖妻卖女就为了拿几两银子到赌桌上去赌,所以想了想站在这个角度,倒也是可以理解平头百姓为了省几文钱到别处去买米的情况了,毕竟这个米可不像别的,天天都要吃。

  苏钰臣脑海中突然灵光一现,感觉自己抓到了商机:“那咱们为什么不自己种粮食?我们苏家那么多的良田,江南土地又肥沃,应该也能种出来比较好的稻米吧?”

  秦掌柜对苏钰臣的不识人间疾苦简直就要发笑了,不由得心里对这个三少爷外面草包的风评又信了几分。不过秦掌柜为人还是老实的,所以也没有不耐烦,继续回答苏钰臣的问题:“江南一带原本确实是产粮大区,只是随着近几十年来江南老百姓富裕,大家都开始用土地种植水果、棉花、花卉等物,这些东西更能卖的出价格,反而种粮食的人越来越少,如果要在江南地区包大块土地去种稻米,那成本还不如从北方采购来的划算。”

  苏钰臣俊秀的双眉紧紧的皱到了一起——看来做生意是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以前对这些东西都没有好好认真关注过,看来自己也得从头学起,否则就算接手了苏家的产业,到时候被下面人诓骗了也不自知。

  想到这里,苏钰臣更加认真了一些,同时心里头也暗自嘀咕道:蔡通判,这人名字倒是有些熟悉,元和三年扬州府的蔡通判.......有了!竟是这个人!

  苏钰臣从脑海记忆线中扒出这个人的一瞬间,紧皱的眉头一下子就打开了:我当是谁呢!原来是这个倒霉蛋!

  第十章 :定下婚期

  既然这个蔡通判是注定要成为炮灰的人物,苏钰臣心下也就一定——毕竟民不与官斗,他们苏家财富再多,在当官的人面前还是得点头哈腰、不敢有半点造次。也是因为这样,“苏记米铺”对上“王记米铺”后,也只能一退再退,直到如今退无可退的地步。并非苏家不能,而是不敢。

  苏钰臣带着青松回府,心里头琢磨着米铺的事情,一进家门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将自己脑海中所有的时间线和人物都一一写下来,推演了几天才最终定下了方案。

  而就在苏钰臣为着米铺的事情殚精竭虑的时候,柳家那边则是被一则消息给炸开了锅。

  “这是真的吗?那位京城来的四小姐,真的要嫁给那个草包纨绔?”丫鬟a实在是难以置信,毕竟之前一点风声都没有,而且怎么说那位小姐还有位在京里当官的父亲呢!

  丫鬟b消息更加灵通一点:“可不是么!今天一早苏府的大管事就送来了那位三少爷的庚帖,也收了四小姐的庚帖,我爹亲手递过去的,你说那还有假么!”庚帖都互换了,那确实是板上钉钉了。

  丫鬟b的父亲是柳府的管家,知道的自然具体,禁不住丫鬟c哀求,把那场面细细地说了一通:“苏府好大的气派呢!都还不是正式的下聘礼,只是互换个庚帖去庙里求个吉时,一般来讲有个八礼也就够了,谁知道苏家直接拿了一份礼单过来!除了常规的八礼,额外还有一些滋补药物、锦缎十匹、古董花瓶一对、珠花十二件、珍珠项链八串,都是产自南海的东珠,一颗就有这么大!”

  丫鬟b夸张地用拇指和食指比了比大小,惹得丫鬟a眼睛都瞪直了,喃喃道:“这也太有钱了!这苏家三少爷哪怕是个草包浪荡子,家里纳个十七八个小妾,我也乐意嫁过去啊!”

  丫鬟c“扑哧”笑了出声:“你倒是想嫁,人家看的上你么?不过这人啊,还真是说不好,前几日咱们府里的大小姐还嘲笑人家寒酸,结果呢?以后人家啊,钱多的八辈子都花不完,“翡翠轩”的首饰、“锦绣庄”的绸缎,想怎么穿戴就怎么穿戴!”

  只能说是人都逃不开真香定律。

  往常在女眷之中,苏钰臣的名声就和“草包”“纨绔”“好色”等贬义词挂钩,可真看到了苏家泼天的富贵,又会让人忍不住羡慕嫉妒。

  柳云清有些怔愣地看着流水一般被搬进她空空荡荡小库房的东西,一下子原本什么都没有的小库房就被填满了一半。

  雪儿拿着几个铜板给小厮们打了赏,众人也不嫌少,高兴地说了几句吉祥话,才退了下去。只盼着在柳云清面前刷一刷好感度,以后成了苏家少夫人能沾点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