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9节(1 / 2)





  更不想承认,他居然在冥冥之中与自己有那样的纠葛。

  徐夷则却没有等她继续沉默,“你已经猜到了,又何必明知故问,而我的确欠你一个答复——我倾心于你……”他微微沉吟片刻,似乎也在整理自己深埋多年的情绪,“一直都是。”

  之前的话匆匆道出,似乎还有些窘迫,唯有后四个字,如鸣镝划破长夜,明月照亮苍穹,再无可隐藏的,字字如火,照亮他心底的每一寸角落一时间,钥匙在她手中。

  两人皆有感触,耳边只闻车外的热闹喧哗,又像隔了整个世界。

  马车里的世界,只有他们二人,和被安静塞满的滞重空气。

  她早就猜到的,只是不愿相信。

  他们本无交集,今生比上一世的交往还要多多。上一世,她能记起的仅仅是几次错肩罢了。

  “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她冷静地问道,扪心自问,她并不在乎他是否真的倾心于自己,方才的沉默,不是因为欣喜,仅仅是惊愕罢了。

  这一天内,她已经历了太多变化,也不怕变化来的再惊人一些。

  徐夷则敷衍地笑了笑,依旧看着那个不愿再正视自己的女子。

  “如果一切都必须找到一个开始,那你呢?你又是从何时开始厌恶我的,在我的印象中,你原本从未将我看在眼里。”

  他说的淡然,将其中原本应有的惘然失落藏在字句间。

  冉念烟道:“那是你自找的,因为你做了不孝不慈……”

  “那也是你自找的。”徐夷则很快打断了她长篇累牍的陈言,“令我倾心,是你自找的麻烦。”

  她忽然气得发抖,继而想发笑,“我竟不知,你还有这等诡辩的才力。”

  徐夷则道:“这不是诡辩。我常听说,万花丛中,人们总会争相攀折最具风姿的那枝,你也是如此,我该怪谁呢?对不起,我本无心唐突,可若不是你问,这些话我永远都不会对任何人说,包括我自己。”

  ☆、第八十八章

  冉念烟不知他这番话从何而来,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

  上一世,他根本未在她心中留下太深刻的印象,除却最后拥兵自重、直逼京师时的威慑与压迫, 他少年时的样子在她心中几乎是空白的。

  “怪就怪我平白问起这件事吧。”她叹了口气,徐徐说道, 扭过头去再不说话,好像要把方才那番激烈的谈话从记忆里抹除。

  徐夷则并没显露出半分颓然,渐渐松弛下来,眼前不自觉地浮现出许多年前,真正年少的冉念烟是如何闯入他的眼中的。

  那是仲夏, 天气和今日相仿佛,熔金般的骄阳将万物浸在温暖的光线里,他第一次从西北回来,三年了,一路的风霜雨雪, 衣上的血腥还不曾抹去,等待他的是名义上的母亲的刁难,和朝廷上注定不会公平的封赏。

  这些他并不在意,真正令他悲哀的是他已证实了母亲的死讯,她早在自己刚刚离开草原时便离开了, 而他,在这十余年的时间里依旧把她放在心中最隐秘的所在,暗暗期待着有朝一日,在报得血海深仇后, 还能母子重聚。

  他登上漱玉阁,这是徐府最秀美清雅的一处楼阁,是模仿镇国公府江南旧宅的一处池亭修建的。

  一路走来,遇到的所有人都退避三舍,无论是府上的下人,还是那些堂兄弟,因为他周身蒸腾的杀气与血腥,更是为了避嫌,以免在嘉德郡主面前落下把柄。

  只有眼前碧沉沉的漱玉池平静地在他面前展开,这令他感到一丝久违的宁静,满池的芰荷亭亭立于水面,伞盖般的荷叶间忽的漾开一道涟漪,也划开了他的心湖。

  接天的碧叶徐徐分开,伴着泠泠清歌,是家里的女孩子划着小船来采莲子吧。

  他想回避,却已迟了,从藕花深处映出一道纤柔的影子,翠色的衣裙似要融进溢目的柔嫩的叶与清波中,恬淡的笑靥却如花瓣,泛着轻浅的红。

  他认得她,是他名义上的表妹,和他一样,都是寄人篱下的人。

  三年未见,她已出落成如此风姿,眉眼间再不见昔日的哀愁,只有天真的快乐,令他神往,心弦被重重拨动了,余音绕在耳畔,和她朱唇见逸出的柔美清歌纠缠,良久不曾消散,连时间都变得缓慢悠长。

  “啊!”一声惊叫惊破了眼前近乎幻象的宁静柔和,“你是谁!”

  开口的是她身边的一个女子,应该是她的丫鬟。

  立即有另一个丫鬟发现了他,也被他吓了一跳,急忙回桨,往岸边划去。

  “你是什么人!”丫鬟慌乱地呵斥着。

  他并没有回答,因为他没有时间理会那些闲言碎语,他的眼、他的心都在那个从荷花中走来的女子身上,因为她也正毫无扭捏顾忌地看着自己,既非挑衅,也无深情,只是坦然纯粹到极致,仿佛在她的目光里,他也被变得纯粹干净。

  “你是夷则表哥吧。”她问道,语气却是肯定的。

  她认出了自己,总算还有人记得他。

  她夺过船桨,小姑娘的力气很小很小,生于深闺的她更是没做过这种费力的事,可她依旧执拗地无视丫鬟们的惊呼和劝阻,一寸寸、一下下划到了漱玉阁下。

  船随着波光荡漾,她抬起头,抬起住着波光的璀璨双眸,凝视着他,小心翼翼地自船上站起,轻盈的衣袖裙摆随着池上清风摆荡,似要凌波而起,乘风而去。

  “这个给你。”白玉似的手举起娇艳的荷花,堪堪掠过白石砌成的池台,送到他身前,他能轻易看道上面折射着阳光的盈盈露珠。

  他蹲下,几乎与她平视。她比自己小几岁?六岁?七岁?他今年不及弱冠,眼前的女孩子也才是豆蔻年华,他甚至发现她的脚正高高踮起,为了达到他的高度,维持着这脆弱的平衡,身体因用力而微微颤抖着,竟有些固执的可爱。

  真是奇怪的女孩子,这么小,却执着固执到如此地步。

  “为什么?”他道。

  令那两个正慌乱的丫鬟们惊讶的是,这个身带血污,满面阴沉的少年说起话来竟清朗若斯,像是看不透的晨雾,温润而令人迷失。

  “因为你杀了突厥人。”女孩子一字一顿地道,似乎在强调自己不是开玩笑。

  “小姐!”丫鬟从少年话语带来的幻境中惊醒,“他……他也是突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