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1节(1 / 2)





  她从头到尾都没提起祖母病重的事。

  清明过后,阴雨连绵,冉念烟发觉徐柔则已有多日未到北府来,不觉有些无聊,让琼枝过去传个口信,悄悄向喜枝问问南府出了什么事。

  去年冬天,南枝嫁给了南府管事的儿子,两人情投意合,一来她本人欢喜,打心眼里感念主家的恩德,二来相当于在南府安插了一个牢靠的眼线,冉念烟何乐而不为。

  南枝得信,亲自来了一趟,通身气派已和往昔天差地别,一身细绢料子的时新袄裙,头发盘成妇人的一窝丝发髻,插戴了一套鎏金的累丝银头面,真有些管事娘子的模样。

  她依旧在冉念烟面前行过主仆之礼,将伴手的一盒酥果子放在桌上,琼枝笑盈盈地为她斟了香片清茶,她饮了一口,笑道:“还是小姐院里的茶叶好,南府的可比不上。”

  琼枝道:“你就是得了便宜卖乖。”

  喜枝掩嘴一笑,对婚后生活的满意之情溢于言表,随即岔开话题。

  “小姐问起那边的情形,我说了,您千万别和太夫人讲——丰则少爷病了。”

  琼枝哑然,“怎么又病了,我见过那位少爷,看上去不像是多病的样子,怎么转眼变得纸人似的?”

  喜枝道:“这不是眼看着要入夏,八月立秋就要考乡试,我们二老爷向来严苛,说了些狠话,少爷难免放在心上,这才病了。”

  琼枝看着冉念烟,点头道:“怪不得柔则小姐不过来,他们兄妹感情好,南府的二夫人又是闷葫芦似的性子,好的坏的都憋在心里,没个贴心女儿开解怎么行。”

  冉念烟道:“本应送些东西过去,不过他们不愿让咱们知道,那也就算了。”

  喜枝道:“怕是瞒不了了,也就骗骗太夫人。少爷成日不去学堂,北府这边的两位少爷已经得了信儿,今日带了几个同窗来探病。”

  冉念烟道:“既然如此,我们也去吧,喜枝回去告诉表姐一声,让她在那边的桐雨阁里等我。”

  说完,准备了些阿胶参茸之类的补品,带着琼枝去了南府。

  喜枝走后,琼枝的笑容减了几分。

  路上,冉念烟道:“琼枝姐姐莫要心急,良禽择木而栖,姐姐当配良人,自然不能一蹴而就,寻常人等,姐姐未必看的上眼。”

  琼枝有些惊愕,不知她小小年纪怎么将自己的心思揣摩得如此透彻,不过思及小姐平日行事,便释然了。

  这世上的确有些人早开宿慧,何况小姐年少坎坷,自然比别人家的孩子知事。

  来到桐雨阁,只见徐柔则面色青白,显然是几日没休息好,谢过了冉念烟的好意,便坐在飞来椅上休息,似乎难得偷闲。

  “今日来了好多人来探病,哥哥却不怎么高兴似的,怕是身上不舒服,疲于应付。”徐柔则道。

  冉念烟道:“都有谁来了?”

  徐柔则道:“静安侯的公子、六科廊给事中苗大人的两位公子、谢家两位公子,还有些我没见过的,看来和哥哥很相熟,都是好心好意。”

  冉念烟道:“兴许是你休息不足,眼睛花,看错了,表哥其实是高兴的。”

  徐柔则道:“往常他一定会高兴,现在却事事都别扭起来,我也说不好,总觉得这回他真把爹爹的话记在心里了。”

  冉念烟问:“什么话?”

  徐柔则还没开口,就听脚步声纷至沓来,竟是一众少年走近了,只听为首的一人一边扇着题了草书的乌木折扇,一边不徐不疾地道:“谢兄也太紧张了些吧,徐兄不过是偶感微恙,怎么会影响四五个月后的乡试?”

  此人正是陆阁老的长子陆庭训,一身绯色道袍,头上松松戴着网巾,网巾环子是一对上好的前朝白玉雕成,很是倜傥风流。

  在他身边的谢暄则显得儒素许多,简单的青罗直裰,宽大的领子紧裹着脖颈,面若冠玉,目若点漆,头发束的一丝不乱,笑道:“若是咱们再叨扰他,只怕就会了,病中自然以静养为重,我们过来也是聊表寸心,倘若为了显耀这一点好意就强迫丰则起身相迎,只怕是本末倒置,和强人匪类无异。”

  陆庭训无话可说,不住地扇着扇子解热。

  徐希则站出来调停:“既然来了,不如去我们北府用些点心,聊聊学中的事。”

  谢昀本在四处张望,一听此言,喜道:“希则兄的主意甚妙,咱们一同去吧!”

  几个人附和,陆庭训推说家里有事,徐希则劝他留下,他却道:“你不想做谢暄口中的强人匪类吧?不想的话就别拦我。”

  徐希则只好苦笑着作罢。

  谢暄把谢昀拉到一边,道:“等到了镇国公府,你切记谨言慎行,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存着什么心思。”

  谢昀向来不在哥哥面前隐藏自己,笑道:“若能遇着她就说几句话,遇不着就算了,当着这么多同窗的面,我自然有分寸!”

  来到北府,先到扶摇亭中闲谈,有人品题亭内的匾额楹联,唯独徐泰则不知躲到什么地方去了。

  谢昀扶着栏杆俯瞰花园,目极之处,只见下人们进出往来,并没有那个熟悉的影子。

  却见西北角一座院落里有一株梨花盛放,多看了两眼,梨树更西侧是一座萧条的二层楼阁,和兄长描述中那座迷路后遇到的“鬼楼”很相似,只见徐泰则朝着那边跑去,和一个扫地的小厮说了几句话,小厮回身通报了一声,楼中走出一个少年。

  谢暄若不是捂住嘴,恐怕要叫出声,连忙唤来兄长,指着那座楼阁道:“哥哥,快看,那不是清明那天受陛下嘉奖的那位兄台吗?”

  谢暄辨认了一会儿,道:“似乎是。”心中却想,自己上次见到的就是此人,怪不得那天在御苑觉得有些面熟。

  那天,这人一出现便先引来一阵哗然,他拈弓搭箭如故,十射十中,柳枝被羽箭齐齐斩断,堪称百步穿杨,京中文武纷纷慨叹,原先竟不知道有这样一个人。

  嘉德郡主在御驾前言及他年幼时和胡人为伍,陛下问他可有此事,他却引用前朝韩愈韩昌黎的话,“夷入夏则夏,夏入夷则夷”,引得陛下称赞。

  忆及当年镇国公徐衡在御前艺惊四座,先帝直接颁赐了金吾卫的头衔,看来当今天子还是忌讳胡人为官,甚至连胡人血统也不允许,十七年前突厥作乱,里应外合的大梁官员中就有不少是早年间投诚的突厥人。

  那次战争不仅是对大梁国力的打击,更是对彼时刚即位的乾宁帝心态上的打击,从此国中再不敢存包容并蓄之心。

  何况此人名字中带有“夷”字,恐怕也是嘉德郡主有心为之,虽然是个英才,还是少接触为妙。

  与此同时,谢昀并没有把心思放在这个人身上,见一道熟悉的人影从西南角门进府,往漱玉阁楼去了,他再回过神来,才发觉自己鬼使神差地来到漱玉阁前,心下赧然,拍了拍本就羞得红涨的脸,没给自己留后悔的时间,迈步走入。

  冉念烟好不容易把徐柔则请回来,方才徐柔则说起她父亲请太医院院判周世济来问诊,只说徐丰则迈向虚弱,气虚火浮,开了滋阴安神的汤药。